新型城镇化、城市规模与流动人口收入提升

发布日期:2024-01-10

作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为了提升中国城镇化质量,国家开
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明确了各类城市合理分工,以及提高城镇化质量的目标。对
此,本文选取 2011—2018 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等准自
然实验方法评估了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流动人口收入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
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显著提高了中小城市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但对试点大城市并未
产生显著影响,这种收入促进效应并非来自延长劳动时间或新的人才流入,因此,能够
提高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能力。第二,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通过扶持地方产业发展、创
造就业岗位、提供就业培训等方式促进了中小城市流动人口收入增长,而试点大城市
的流动人口在产业优化升级背景下,收入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第三,新型城镇化试点政
策对中小城市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特征,在东部和西部城市群内的小 
城市,受教育程度更高和以雇员身份从事第二产业的流动人口劳动收入的提升幅度 
最大。
结合上述结论,本文在新型城镇化、城市规模与流动人口关系等问题上可以得到
如下启示:第一,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处理好不同规模城市体系的分工和协调发展
问题。在现有制度下,大城市的继续扩张受限,可以利用其发展基础和人力资本等优
势,通过“市场+政府”的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现
代产业;中小城市有很大的规模扩张潜力,可以利用新型城镇化的契机积极探索行政
管理体制的创新、土地政策的灵活性及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多方融资机制等来提升当
地经济发展质量。总之,城镇化建设中不同规模类型的城市要承担差异化的发展任务,
共同促进中国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第二,发挥中小城市对流动人口收入和就业的促
进作用。流动人口普遍教育水平不高、技能结构较低、接受技能培训少,在大城市日益
强调产业升级且集中于发展高端产业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可以利用中小城市
产业发展,以及部分从大城市回流的劳动力回乡创业等特点,积极在中小城市提供职
业教育培训,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服务,解决流动人口买房难、落户难和融入难等问
题。尤其是在当前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中小城镇要积极挖掘当地具有特色和潜在比较
优势产业,发挥靠近乡村市场和县域经济的优势,更高质量地实现中国乡村劳动力的
城镇化转型。第三,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新型城镇化都需要围绕实现流动人口事
实上的市民化展开,尽管本文主要集中于收入角度,但其他“隐性收入”也需要纳入考
虑,如社会保障水平提升、住房成本下降及劳动技能培训等,要逐步由以户籍人口为标
准提供城市公共服务转向以常住人口为标准,减缓城市对流动人口的歧视性政策和行
为,使得流动人口能够得到与城市原住民相同的福利待遇,减少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心
理负担,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在更大程度上促使流动人口市民化以提高新型城
镇化质量。